因為本文涉及過多專有詞彙以及諸多東西方哲學,因此許多尚待考證、補充,如有不足之處,上請各位見諒。如果對魔法、神祕學相關文章有興趣可於下方加入四月老師的電子報。也歡迎各位參與我的課程或購買商品。
我們剛剛提到,一個宇宙的起源來自於一個顯化的神聖存在,根據現代古老智慧的表述,這個存在被稱為邏各斯(LOGOS) 或「道」(Word)。這個名稱源自於希臘哲學,但完美地表達了古老的概念,即從沉默中顯現的道,聲音或聲響,創造了世界。我們現在需要追溯靈物質(spirit-matter)的演化過程,以便了解我們在物質層面或物質世界中所要處理的材料的性質。因為正是在物質世界的靈物質中隱藏的潛力,使得進化成為可能。整個過程是一種從內部自我驅動的展開,同時也受到外部智能存在的幫助,這些存在可以延緩或加速進化,但無法超越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對世界「成為」的最初階段有一些了解,儘管任何試圖詳細闡述的努力都會超出這樣一本入門書的範疇。一個非常簡略的概述已經足夠。
從唯一存在(One Existence)的深處誕生,從超越一切思想和語言的「一」(ONE),一位邏各斯 通過為自身設定界限,主動限制自身的存在範圍,成為顯化的神,並勾勒出祂活動的限制範圍,從而界定了祂宇宙的區域。在這個範圍內,宇宙誕生、進化並消亡;宇宙在祂內生活、運動並存在;其物質是祂的顯化;其力量和能量是祂生命的流動;祂內在於每一個原子,無處不在,支持一切,推動進化;祂是其起源與終點,原因與目標,中心與周界;祂是宇宙穩固的基礎,宇宙在祂如空間般的環抱中呼吸;祂內在於一切,而一切也內在於祂。古老智慧的聖賢以此教導我們顯化世界的起源。
同樣來源告訴我們邏各斯的自我展開呈現為三重形式:第一邏各斯,一切存在的根源;第二邏各斯,展現生命與形式的雙重面向,即原始的二元性,構成自然的兩個極端,在它們之間織就宇宙的網——生命-形式、靈-物質、正-負、主動-被動、世界之父與母;然後是第三邏各斯,即宇宙心智,所有原型的存儲處,是存在的根源、塑造能量的源泉,以及在宇宙進化過程中於低級物質中展開和發展的所有原型形式的寶庫。這些是過去宇宙的成果,作為當前宇宙的種子被帶來。
任何宇宙的現象層面的靈與物質在其範圍內是有限的,並且在其持續時間內是短暫的,但靈與物質的根源卻是永恆的。物質的根源(Mulâprakriti)被一位深邃的作家描述為對邏各斯而言如同一層面紗,覆蓋在至高的梵(Parabrahman,即至高之梵)之上——借用古老的名稱。
邏各斯為了顯化而承擔了這層「面紗」,利用它作為祂自我施加的界限,使活動成為可能。祂從中精心製作出祂宇宙的物質,而祂自己則是其內在的、指引的和控制的生命。(因此祂在一些東方經典中被稱為「幻象之主」(Lord of Mâyâ),瑪雅(Mâyâ) 或幻象是形式的原則;形式被認為是幻象,因其短暫的本質和持續的轉變,而表達於形式之下的生命則被認為是真實的)。
關於宇宙兩個較高層面,第七與第六層面所發生的事情,我們只能形成模糊的概念。邏各斯的能量以不可思議的快速旋轉運動「在空間中挖洞」於這根本物質中,而這種生命的漩渦被根本物質的一層薄膜包裹,構成了原初原子;這些原子及其聚合物遍布宇宙,形成第七層面最高靈物質的所有細分。第六層面由這些原初原子無數微小部分在它們自身層面上的粗糙聚合物中形成漩渦,而這原初原子被第七層面最粗糙的組合所包裹,成為第六層面靈物質的最精細單位或原子。這些第六層面原子及其無盡組合構成了第六層面靈物質的細分。
第六層面的原子依次在其自身層面的粗糙聚合物中形成漩渦,並以這些粗糙聚合物為限制壁,成為第五層面靈物質的最精細單位或原子。依此類推,這一過程重複,分別形成第四、第三、第二及第一層面的靈物質。這些就是宇宙的七大區域,就其物質構成而言。當我們掌握自身物質世界中靈物質的變化時,將能更清楚地理解它們的特性。
(學生如果將第五層面的原子視為真我/阿特曼(Ātmā);第四層面的原子視為包裹於菩提智(Buddhi)-物質中的真我/阿特曼(Ātmā);第三層面的原子視為包裹於菩提智(Buddhi)與末那識(Manas)-物質中的真我/阿特曼(Ātmā);第二層面的原子視為包裹於菩提智(Buddhi)-末那識(Manas)-欲樂(Kāma)-物質中的真我/阿特曼(Ātmā);最低層面的原子視為包裹於菩提智(Buddhi)-末那識(Manas)-欲樂(Kāma)-粗鈍身(Sthûla)-物質中的真我/阿特曼(Ātmā),會更清楚地理解這些概念。每一層面中只有最外層是活躍的,但內在層面仍然存在,並在進化的上升弧線中準備好進入活躍狀態)。
使用「靈物質」(spirit-matter)一詞是有意為之的。
這段文字揭示了「死物質」(dead matter)並不存在的事實;所有物質都是有生命的,即使是最微小的粒子也是生命體。科學正確地指出:「沒有力量就沒有物質,沒有物質就沒有力量。」它們在宇宙生命的漫長歲月中以不可分割的聯繫結合在一起,無人能將它們分開。物質即形式,而沒有任何形式不表達生命;靈即生命,而沒有任何生命不受形式的限制。即使是邏各斯,至高的主宰,在顯化期間也將宇宙作為其形式,直至微小的原子。
這種邏各斯生命作為每個粒子中之靈魂力量的內含,以及在每個層面的靈物質中的逐層包裹,使得每個層面的材料隱藏或潛伏著所有高於它們層面的形式和力量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與其自身層面的特性並存。這兩個事實確保了進化的必然性,並賦予最微小的粒子隱藏的潛能,當這些潛能成為活躍力量時,它們將能夠進入最高生命體的形式中。事實上,進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潛伏的潛能成為活躍的力量。
第二波主要的進化浪潮是形式的進化,第三波主要的進化浪潮是自我意識的進化,這兩者將在後文討論。這三種進化的潮流在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中可以區分為:材料的製造、房屋的建造,以及房屋居住者的成長;或者,如前所述,靈物質的進化、形式的進化、自我意識的進化。如果讀者能掌握並記住這一觀念,他將能找到一條指引他穿越複雜事實迷宮的線索。
現在我們可以轉向對物質層面的詳細探討,即我們的世界存在於其中,我們的身體也屬於這個層面。
檢視這個層面上的材料時,我們會被它們的巨大多樣性所震撼,周圍物體的組成有無數差異:礦物、植物、動物,其成分各異;物質有堅硬與柔軟、透明與不透明、易碎與可延展、苦澀與甘甜、令人愉悅與令人厭惡、有色與無色之分。在這種混亂中,物質可以被基本分類為三種:固體、液體、氣體。進一步檢視顯示,這些固體、液體和氣體由更簡單的物質組成,化學家稱之為「元素」。這些元素可以以固體、液體或氣體的狀態存在,而不改變其本質。
例如,化學元素氧(oxygen)是木材的組成成分,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固體的木纖維;它與另一種元素結合存在於樹液中,形成液體組合如水;它也可以單獨以氣體形式存在。在這三種狀態下,它都是氧。進一步說,純氧可以從氣體轉化為液體,再從液體轉化為固體,但始終保持純氧不變,其他元素亦然。因此,我們將物質在物質層面上的三種狀態或條件劃分為:固體、液體、氣體。
進一步探索,我們發現第四種狀態,即以太(ether)。仔細檢查揭示,以太存在於四種明確的狀態中,與固體、液體和氣體同樣清晰。再次以氧為例:它可以從氣體狀態轉變為液體和固體,也可以從氣體狀態升至四個以太階段,其最後階段由終極物質原子(ultimate physical atom)構成,當原子解體時,物質就完全脫離物質層面,進入上一層面。
附圖中顯示了三種氣體在氣態和四種以太狀態下的表現;可以觀察到,終極物質原子的結構對所有氣體來說都是相同的,而「元素」的多樣性則是由這些終極物質原子組合方式的多樣性所致。因此,物質層面靈物質的第七分層由同質的原子構成;第六分層由相對簡單的異質組合構成,且每個組合表現為一個單位;第五分層由更為複雜的組合構成,而第四分層則由更加複雜的組合構成,但在所有情況下,這些組合都作為單位起作用。
第三分層由更加複雜的組合構成,被化學家認為是氣態原子或「元素」,在這一分層中,許多組合被賦予了特定名稱,如氧、氫、氮、氯等,每一個新發現的組合現在都會獲得其名稱;第二分層由液態狀態下的組合構成,不論是作為元素如溴,還是作為組合如水或酒精;第一分層則由所有固體構成,無論是作為元素如碘、金、鉛,還是作為化合物如木材、石頭、石灰等。
物質層面可以作為一個模型,讓學生通過類比來理解其他層面靈物質的分層。當神智學家提到層面時,他指的是靈物質存在的區域,其所有組合均來自特定原子組;這些原子是具有相似結構的單位,其生命是邏各斯的生命,根據層面不同而被更多或更少的覆蓋層隱藏,並且其形式由上一層面最低分層的物質構成。因此,層面既是自然的劃分,也是形而上的概念。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研究靈物質進化在我們的第一或最低層面中的結果。無數世紀以來,材料的塑造不斷進行,靈物質進化的洪流造就了我們星球上的材料,我們看到的是當前階段的結果。但當我們開始研究物質層面的生命體時,我們進入了形式進化的領域,(第48頁)即從這些材料中構建有機體。
當材料的進化達到足夠高的水平時,邏各斯的第二波生命浪潮為形式進化提供了動力,祂成為宇宙的組織力量(作為Ātmâ-菩提智(Buddhi),在行動中不可分割,因此被稱為單子(Monad)。所有形式都以Ātmâ-菩提智(Buddhi) 為控制生命。)——無數的存在,稱為建築者(Builders)(其中一些是崇高的靈性智慧,但這個名稱也涵蓋了建構自然形式的精靈,相關內容在第十二章討論)——參與由靈物質組合構建形式的工作。邏各斯存在於每一形式中的生命是其核心、控制和引導的能量。
這些形式在更高層面上的建構在此不便詳細研究;簡而言之,所有形式作為概念存在於邏各斯的心智中,並在第二波生命浪潮中被拋向外界,作為指導建築者的模型。在第三和第二層面,早期靈物質的組合旨在使其更易於採用組織成單位的形態,並在形成有機體時逐漸增加穩定性。
這一過程在第三和第二層面上進行,稱為三個元素王國,其中形成的物質組合通常稱為「元素本質」(elemental essence),而這些本質通過聚合被塑造成形式,這些形式持續一段時間後解體。外流的生命或單子(Monad)通過這些王國進化,並在適當時機到達物質層面,開始聚集以太,將它們保持在薄膜形態中,讓生命能量流動其中,並在其中構建更密集的材料,形成最初的礦物。從任何晶體學的書籍中可以看出,礦物中顯示了形式構建的數字與幾何規律,這些證據表明生命在所有礦物中都在運作,儘管被「束縛、限制和壓抑」。金屬的疲勞性是它們具有生命的另一個標誌,但此處僅需指出,神秘學教義如此看待它們,並了解上述生命涉及過程。
在許多礦物中獲得了很高的形式穩定性後,進化中的單子在植物王國中發展了更大的形式可塑性,並將其與組織穩定性相結合。這些特性在動物界中找到了更均衡的表現,並在人類中達到平衡的頂點。人類的物質身體由極不穩定的平衡組成,使其具有很高的適應性,但其內在有一個結合的核心力量,即使在最為多變的條件下也能抵抗全面解體。
人類的物質身體有兩個主要部分:密體,由物質層面三個較低層面(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成分組成;以及以太雙重體,其顏色為紫灰或藍灰色,穿透密體並由較高層面的四種材料組成。物質身體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來自物質世界的接觸,並將其向內傳遞,作為身體中意識存在者用以發展知識的材料。其以太部分的功能還包括作為媒介,通過它將來自太陽的生命能量適應於密集粒子的使用。
太陽是我們系統中電、磁和生命能量的主要儲存庫,並大量傾瀉這些賦予生命的能量流。這些能量由所有礦物、植物、動物和人類的以太雙重體吸收,並被它們轉化為每個實體所需的各種生命能量。(當這些生命能量被個體吸收並支持其分離生命時,稱為Prāna,即每個生物的生命之氣。Prāna 只是在被個體吸收時的普遍生命力的名稱。)
以太雙重體吸收、專化並將其分配到對應的物質部分。據觀察,在健康狀況良好時,轉化的生命能量比物質身體自身需求的多,剩餘部分被輻射出去,被較弱者吸收並利用。所謂健康氣場(health aura)是以太雙重體從身體表面向外延伸數英寸的部分,顯示出輻射線條,如球體的輻射線,向各方向擴展。當生命力下降到健康水準以下時,這些線條會下垂,並隨著生命力恢復而重新展現其輻射特性。正是這種由以太雙重體專化的生命能量,透過催眠師用於恢復虛弱者及治療疾病,儘管他通常會將更稀薄的能量流混入其中。因此,催眠師在長時間工作後顯示出的生命力消耗也就不足為奇。
人類的身體是否精細或粗糙,取決於其構成所使用的物質層面材料。每一層分的物質都提供更精細或更粗糙的材料;例如,屠夫的身體與一位文雅學生的身體對比,兩者都有固體,但其質量截然不同。此外,我們知道粗糙的身體可以精緻化,精緻的身體也可以粗糙化。身體不斷在變化,每一粒子都是一個生命,這些生命來來去去。它們會被吸引到與自己和諧的身體,而被不和諧的身體排斥。一切都在有節奏的振動中生活,所有生命都尋求和諧並被不和諧所排斥。
純淨的身體會排斥粗糙的粒子,因為它們的振動頻率與自身不協調;粗糙的身體則吸引它們,因為其振動頻率與自身一致。因此,如果身體改變其振動頻率,它將逐漸驅逐那些無法融入新節奏的成分,並從外部自然界中吸引與其和諧的新成分。自然界提供了以所有可能方式振動的材料,每一個身體都運用自身的選擇作用。
在人類身體早期的構建過程中,這種選擇作用是由形式的單子(Monad of form)所主導的,但隨著人類成為自我意識的存在,他開始掌控自己的構建。通過思想,他為自己的音樂設定基調,並建立起節奏,而這些節奏是物質及其他身體不斷變化的最強大因素。隨著知識的增長,他學會用純淨的食物來構建自己的物質身體,從而促進其調整。他學會按照淨化的原則生活:「純淨的食物、純淨的心靈,以及對神的持續記憶」。作為物質層面上最高等的生物,他是邏各斯在此的代理人,負責在其能力範圍內維護秩序、和平與良好治理;而這項職責若無這三個條件便無法完成。
這樣的物質身體由物質層面所有分層的元素組成,能夠接收並響應來自各類外界印象。其最初的接觸將是最簡單、最粗糙的形式,隨著內在的生命在外部刺激下震動,分子產生相應的振動,整個身體逐漸發展出觸覺,即對接觸感的認知。隨著專門的感官器官發展以接收特定類型的振動,物質身體作為未來物質層面上有意識個體的載體,其價值也隨之增加。它能響應的印象越多,就越有用;因為只有它能響應的印象才能傳達到意識中。
即便如此,物質界中仍有無數脈動著的振動,它們因為我們的物質載體無法接收或協調而無法被察覺。許多無法想像的美麗、精緻的聲音、微妙的特質,觸及我們這座監獄的牆壁後悄然消逝。我們尚未發展出那種完美的身體,能像風琴琴弦對微風一樣,對自然中的每一次脈動作出回應。
物質身體能接收的振動會傳送到其複雜神經系統中的物質中心。而伴隨所有密集物質振動的以太振動同樣由以太雙重體接收,並轉化到對應的中心。密質振動中的大多數會被轉化為化學熱和其他形式的物理能量;以太振動則引發磁性和電性作用,並進一步將振動傳遞給星光體,最終(如稍後將討論的)到達心智。
這樣,外界的信息傳遞給安座於身體內的有意識實體,即所謂的身體之主。隨著信息通道的發展和運作,這個有意識的實體通過這些信息為其思想提供材料,從而不斷成長。然而,人類目前的發展程度尚低,甚至以太雙重體尚未能完全協調,以便規律地將它獨立於密質搭檔接收到的印象傳遞給人類,或將它們銘刻於人類的大腦中。偶爾它能成功做到,於是我們會見到最低形式的靈視,即看到物質對象的以太雙重體,或那些以以太身體作為最低外衣的事物。
人類居住在多種載體中,包括物質體、星光體和心智體。我們正朝上進化,必須了解並記住,意識最初控制並使之理性化的是最低的載體,即密質物質體。物質大腦是物質層面清醒生活中意識的工具,意識在其中運作——對於未開化的人來說,比在其他任何載體中都更為有效。其潛能雖不如更精微的載體,但其實際作用更大,因此人類首先在物質身體中認識自己為「我」,然後才在其他地方認識自己。即使是一位超越普通人的高度發展者,他在此間的顯現也僅能達到物質載體所允許的程度,因為意識在物質層面上的顯現僅能與物質載體的承載能力相匹配。
在地球生命期間,密質和以太身體通常不會分離;它們通常協同運作,如同單一樂器的低音和高音弦當和弦響起時的協奏,但它們也會在協調的情況下進行各自的活動。在健康狀況不佳或神經興奮的情況下,以太雙重體可能部分異常地從密質對應體中被驅離;此時密質體會變得非常遲鈍地意識到周圍,或者進入恍惚狀態,具體取決於被驅離的以太物質量。麻醉劑會驅離大部分以太雙重體,這樣意識就無法影響或被密質體影響,因為它們之間的橋樑被切斷。在被稱為靈媒的異常組織者中,密質和以太身體的脫離容易發生,而當以太雙重體被驅離時,通常會為「具體化」提供物質基礎。
在睡眠中,當意識離開其在清醒生活中使用的物質載體時,密質和以太身體仍然保持在一起,但在物質夢境生活中,它們會在一定程度上獨立運作。在清醒生活中經歷的印象通過身體的自動作用被重現,物質和以太大腦都充滿了不連貫的片段圖像,這些振動彼此擠壓,形成最為荒誕的組合。外部的振動也會影響它們,而清醒生活中形成的組合常常會因星光界中與自身類似的電流被喚醒。清醒思想的純淨或不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夢中出現的圖像,(第56頁)無論是自發生成還是由外部誘導。
在所謂的死亡中,以太雙重體被脫離密質對應體的意識拉走;兩者之間在生命期間存在的磁性聯繫被切斷,意識包裹在這以太外衣中持續數小時。在這種狀態下,它有時會以雲霧般的形象出現在與其緊密相連的人面前,意識微弱且無法言語——即幽靈。在意識實體離開後,以太雙重體可能也會被看到漂浮在埋葬其密質對應體的墳墓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解體。
當轉世的時機到來時,以太雙重體在密質身體之前建構,而密質身體則完全跟隨它進行產前發展。可以說,這些身體劃定了有意識實體在其生命中必須生活和工作的界限,這一主題將在第九章關於業力(Karma)中更為詳盡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