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的意義
詢問者:神智學(Theosophy)及其教義經常被稱為一種新興宗教。它是一種宗教嗎?
神智學者:不是。神智學是神聖的知識或科學。
詢問者:這個詞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神智學者:「神聖智慧」(Divine Wisdom),(希臘文:Theosophia),或稱為諸神的智慧(Wisdom of the gods),就如同(希臘文:theogonia)是指神祇的系譜一樣。其中(希臘文:theos)這個詞在希臘語中是指一位神性存在,而不是我們今天對「上帝」(God)一詞所賦予的含義。因此,它不是某些人所翻譯的「上帝的智慧」(Wisdom of God),而是像神祇那樣擁有的神聖智慧。這個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詢問者:這個名稱的起源是什麼?
神智學者:這名稱來自亞歷山大城的哲學家們,他們被稱為「真理之愛者」(Philaletheians,希臘文:phil「愛」 + aletheia「真理」)。
神智學(Theosophy)這個名稱可追溯到我們紀元三世紀,由安摩尼烏斯·撒卡斯(Ammonius Saccas)及其弟子們所創,他們建立了折衷神智學體系(Eclectic Theosophical system)。
詢問者:這個體系的目的是什麼?
神智學者:首先是向弟子們以及所有「真理之愛者」灌輸某些偉大的道德真理。
因此,神智學會(Theosophical Society)採用的座右銘是:「沒有宗教高於真理」(There is no religion higher than truth)。折衷神智學學派的創立者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現代神智學會的三大宗旨之一,即是要在永恆真理的共同倫理體系下,調和所有宗教、教派與民族。
詢問者:你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這種想法並非不可能的夢想?證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基礎是一樣的?
神智學者:可通過比較研究與分析來證明。遠古時代的「智慧宗教」(Wisdom-Religion)本是一體,而原始宗教哲學的一致性,從各地「祕密儀式」(Mysteries)中所傳授給入門者(Initiates)的教義中可得證明。當時,這種制度遍佈全世界。
「所有古老的信仰都指出了某種早於它們存在的單一神智學(Theosophy)。開啟其中一個宗教的大門的鑰匙,也必定能開啟所有宗教的大門;否則,它就不是正確的鑰匙。」(引自《折衷哲學家》(Eclect. Philo.))
透過比較研究和分析來證明。 遠古時代的「智慧宗教」(Wisdom-Religion)本是一體,,而原始宗教哲學的一致性,可從各地「祕密儀式」(Mysteries)中所傳授給入門者的教義中可得證明。「所有古老的信仰都指出了某種早於它們存在的單一神智學(Theosophy)。開啟其中一個宗教的大門的鑰匙,也必定能開啟所有宗教的大門;否則,它就不是正確的鑰匙。」(引自《折衷哲學家》(Eclect. Philo.))
神智學會的方針
(The Policy of the Theosophical Society)
詢問者:在安摩尼烏斯(Ammonius)時代,僅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就存在著幾個古老的大宗教以及無數的教派。他是如何調和這些宗教的呢?
神智學者:他所做的,正是我們現在再次嘗試去做的事。新柏拉圖主義者(Neo-Platonists)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成員來自各種不同的宗教哲學體系;
我們的神智學者(Theosophists)也是如此。在那個時代,猶太人亞里斯多布羅斯(Aristobulus)宣稱,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倫理學代表了摩西律法(Law of Moses)中的密義教導;斐洛·猶太斯(Philo Judæus)努力將《摩西五經》(Pentateuch)與畢達哥拉斯(Pythagorean)與柏拉圖(Platonic)哲學加以調和;而約瑟夫(Josephus)則證明,迦密山(Carmel)的厄色尼派(Essenes)只是埃及治療者(Therapeutæ,意即「療癒者」)的抄襲者與追隨者。
在現代亦是如此。我們可以指出每一個基督教宗派,乃至每一個最小教派的傳承。這些較小的教派,就像是從較大的樹枝上長出來的枝枒;而枝葉和樹幹,都發源於同一個主幹——即「智慧宗教」(WISDOM-RELIGION)。證明這一點,就是安摩尼烏斯的目標,他致力於勸導異教徒與基督徒、猶太人與偶像崇拜者,放下彼此間的爭論與鬥爭,並記住,他們雖穿著不同的外衣,卻共同擁有同一個真理,而且都是同一位母親的子女。這也是神智學的目的。
斐洛·猶太斯(Philo Judæus)努力將《摩西五經》(Pentateuch)與畢達哥拉斯(Pythagorean)與柏拉圖(Platonic)哲學加以調和;而約瑟夫(Josephus)則證明,迦密山(Carmel)的厄色尼派(Essenes)只是埃及治療者(Therapeutæ,意即「療癒者」)的抄襲者與追隨者。
在現代亦是如此。我們可以指出每一個基督教宗派,乃至每一個最小教派的傳承。這些較小的教派,就像是從較大的樹枝上長出來的枝枒;而枝葉和樹幹,都發源於同一個主幹——即「智慧宗教」(WISDOM-RELIGION)。證明這一點,就是安摩尼烏斯的目標,他致力於勸導異教徒與基督徒、猶太人與偶像崇拜者,放下彼此間的爭論與鬥爭,並記住,他們雖穿著不同的外衣,卻共同擁有同一個真理,而且都是同一位母親的子女。這也是神智學的目的。
詢問者:你有什麼權威可以佐證,亞歷山大城的古代神智學者確實持有這樣的觀點?
「安摩尼烏斯(Ammonius)教導說,大眾的宗教與哲學本來並行不悖,但兩者都逐漸被純粹的人為觀念、迷信與所腐化並蒙蔽;因此,要清除其中的糟粕並用哲學原理來闡述它,使其恢復原有的純潔;而基督的意圖是要恢復並復原古老智慧,令其恢復到原始純潔且完整的狀態;限制迷信在世界各地普遍蔓延的宰治,一方面在於修正,另一方面是為了消除不同流行中較中存在的各種錯誤。」
這也是確切的證明現代神智學徒所主張的。只是,當年偉大的真理之愛者(Philaletheian)在推行此一方針時,獲得了兩位教會教父——革利免(Clement)與亞西納哥拉斯(Athenagoras)——以及猶太會堂(Synagogue)、學院(Academy)與林園裡所有博學拉比們的支持與協助,並且向所有人教授一套共通的教義;而我們,身為他們在同一路線上的追隨者,卻得不到認可,反而遭受辱罵與迫害。這表示,1,500年前的人們,反倒比這個自稱開明的世紀更為寬容!
詢問者:他之所以受到教會的鼓勵與支持,是否是因為,即便懷有異端思想,安摩尼烏斯仍教導基督教,並且身為一名基督徒?
神智學者:完全不是。他雖出生於基督徒家庭,卻從未接受教會的基督教教義。如同同一位作家所說:
「他只是依據古老的赫耳墨斯之柱(pillars of Hermes)來闡述他的教導,柏拉圖與畢達哥拉斯早已熟知並從中建構自己的哲學。
他在《約翰福音》(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的序言中發現了同樣的內容,因此正確地推測,耶穌的目的是要恢復古老智慧的原初完整性。
聖經中的敘事與眾神的故事,他認為是用來說明真理的寓言,否則就是應該被移除的神話。」
此外,《愛丁堡百科全書》(Edinburgh Encyclopaedia)還說道:
「他承認耶穌基督是一位卓越之人且是『上帝之友』,但主張耶穌的意圖並不是要徹底廢除對神祇的崇拜,而僅是意圖淨化古老宗教。」